投资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投资动态
精准施策 有序推进 昆明经济发展量质双升

640.webp (1)

云南省昆明市基于大生态、依托大数据,重点发展大健康、大旅游、大文创,积极构建以新兴产业为先导、传统产业为支柱、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新体系,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聚焦国际经济贸易中心、科技创新中心、金融服务中心和人文交流中心建设,昆明全力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构建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格局。

高新园区内企业有序复产、重点项目施工现场机械轰鸣、田间地头春耕生产一派忙碌……眼下,云南昆明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争分夺秒扎实推动复工复产。

日前,昆明市发布该市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2019年昆明地区生产总值为6475.88亿元,在全国27个省会城市中排名第12位,位次较2018年的第17位跃进5位,在西部省会城市中排名第3位。

据经济发展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测算对比,昆明经济发展质量指数由2009年的0.273提高至2018年的0.331,在全国27个省会城市中排名由2009年第18位提升至2018年的第11位,前进7位。

近年来,昆明市经济规模赶超跨越,经济质量争先进位,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升级。

产业结构更加优化

1月14日,云南五龙汽车有限公司247台新能源客车下线。从中标到生产下线,五龙汽车只用了45天就完成了200辆氢燃料汽车和47辆纯电动汽车、总销售额为4.26亿元的订单。

昆明市抢抓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推广应用重大机遇,着力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新能源汽车产业迅速发展。北汽新能源昆明公司上报的3个车型具备了量产能力;江铃新能源汽车总装工厂建成投产,下线新能源乘用车1178辆,云南轿车制造实现“零”的突破。

目前,昆明已初步形成以杨林经开区为核心,昆明经开区、海口工业园区、安宁工业园区为辐射发展点的“一核三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格局。

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在昆明呈贡信息产业园云上小镇,云南零壹智能控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研发的一款针对社区防控平台,可以将社区每日人员进出情况、体温测量等数据输入后自动汇总分析,并提供给对应上级部门,实时掌握辖区人员情况。

作为云南省唯一以大数据、云计算信息产业为特色的呈贡信息产业园,经过7年发展培育了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汇聚了浪潮、华为、微软等知名企业入驻。

“今年我们将深入实施‘数字昆明’建设,加快中关村电子城、紫光芯云产业园、云上云信息中心、中国移动(云南)数据中心、大数据产业园、5G产业园等项目,打造信息产业集群基地,新增产值100亿元以上。”昆明市发改委主任郭志宏表示。

近年来,昆明市坚持“两型三化”发展方向,基于大生态、依托大数据,重点发展大健康、大旅游、大文创,围绕八大产业和全市188重点产业发展,积极构建以新兴产业为先导、传统产业为支柱、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新体系,全市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4.3:35.1:60.6调整为2019年的4.2:32.1:63.7,服务业主导作用持续增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1.3%,拉动GDP增长4.6个百分点。”昆明市统计局局长吴波说。

健康产业蓬勃发展

位于昆明市晋宁区滇池畔的七彩云南古滇名城养老活力小镇,开园两年多来已经吸引了全国各地老年人入住养老。

小镇医养结合的医院、超市、老年大学、健康服务中心、养老公寓等服务和设施,均根据老年人的养老需求“量身定制”,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养老服务。

健康养老,只是昆明打造“中国健康之城”中的一环。良好的气候和生态环境,多样性的生物资源赋予了昆明发展大健康产业独一无二的优势。

1月7日,昆明市印发《昆明市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9—2030年)》,明确发展医疗服务、健康产品、健康管理、健康养老、健身休闲、健康旅游、智慧健康7大重点领域,实施8大工程,计划到2025年,大健康产业增加值达1840亿元,收入达4600亿元,将大健康产业培育成为昆明市重要支柱产业。

基于大生态、依托大数据,昆明市重点发展大健康、大旅游、大文创。

建设区域中心城市

3月13日,中老昆(明)万(象)铁路首条万米长隧万和隧道顺利贯通,标志着中老国际大通道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中老昆万铁路玉磨段目前已全线复工,每天有2.2万名建设者推进建设,特大桥和隧道已建设完成了八成以上。”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滇南铁路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曾祥记说,中老昆万铁路建成通车后,昆明市至景洪市仅需3小时,至老挝万象有望实现朝发夕至。

“云南经济要发展,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作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排头兵,2016年昆明市提出“加快建设立足西南、面向全国、辐射南亚及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奋斗目标,着力打造区域性国际综合枢纽。

为实现目标,昆明市先后制定出台了《昆明市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实施纲要(2017—2030)》《昆明市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促进条例》《关于建立促进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长效工作机制的通知》《昆明市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2019年度行动计划》等系列文件。

昆明加快对外开放基础设施建设,面向全国和区域的综合枢纽格局已初步显现。

2019年底,昆明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2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000公里,“环线+射线”的骨干公路网形成,实现县县通高速、乡乡通油路、村村通硬化路;长水机场已开通国内外航线348条、至南亚及东南亚航线总数达65条;沪昆高铁、云桂铁路、昆玉高铁建成通车,昆明进入高铁时代,泛亚铁路昆明段建成,昆蓉欧等货运班列稳定开行,形成了“八出省、五出境”铁路大通道。

2019年8月30日,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挂牌设立。截至2019年底,昆明片区新增注册企业4343户,其中,内资企业4325户、注册资本261亿元,外资企业18户、注册资本1.02亿美元。

聚焦国际经济贸易中心、科技创新中心、金融服务中心和人文交流中心建设,昆明全力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构建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格局。2019年,昆明市进出口总额达到892亿元、增长6.4%。

祥惠园、渔村公租房项目加速建设

“目前,我们公司在建项目祥惠园、渔村项目两个公租房项目已于2月28日全部复工复产。”昆明公租房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周志明介绍,该公司正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努力把疫情对企业发展的影响降到最低,按照“开工复工就要按下快进键、开工复工就要加速、开工复工就要冲刺”的要求,努力向全年目标任务奋斗。此外,筹备开工项目北部山水新城、惠禧国际公寓、东盟森林、胜利堂云瑞东路改造项目等也在有序推进中。

复工就是稳就业,复产就是稳经济。面对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大考,昆明市国资委精准施策,迅速制定出台了“1+3”政策,通过实施系列政策“组合拳”,助力企业复工复产。下一步,昆明市将不断为企业松绑、提速,充分发挥企业的主动性、创造性,助推企业优质、高效运营,为经济增活力。

昆明信息港承建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访问本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17000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滇B2-20090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