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投资动态
中共昆明市委举行首场新闻发布会 解读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12月25日,中共昆明市委举行首场新闻发布会,中共昆明市委领导介绍了全会精神,解读《中共昆明市委关于制定昆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内容,市委办公室、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文化旅游局回答了记者提问。

会上,中共昆明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金幼和表示,中共昆明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体会议于2020年12月14日至15日在昆明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昆明市委关于制定昆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建议》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整体谋划和重点突破相结合、接续奋斗和开拓创新相结合、战略引领和落地落实相结合,明确提出了“十四五”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举措,集中回答了昆明在新发展阶段如何贯彻新发展理念、怎样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充分体现了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回应了人民期盼。《建议》已于12月24日正式印发。

《建议》分为三大板块,由14个部分53条构成。第一板块为总论。包括第一、第二两个部分,全面总结“十三五”时期昆明发展成就,分析“十四五”时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十四五”时期昆明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以及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第二板块为分论。包括第三部分至第十三部分,从主动融入国家重大战略、强化创新驱动、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全面深化改革、高水平开放合作、优化空间布局、优先发展农业农村、践行绿色生态理念、坚持文化引领、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推进共建共治共享等方面作出安排部署。第三板块为结尾。包括第十四部分和结束语,主要阐述提升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水平、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推进法治昆明建设、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确保任务落实等内容。

在发展目标上,《建议》提出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民生福祉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建设、高质量发展、社会文明程度、市域治理现代化能力“六个再上新台阶”,明确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核心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高品质幸福美好生活城市、贯彻高质量发展的城市典范、新时代文化高地、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城市,涵盖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各个方面。对于经济发展,在综合分析昆明发展基础和外部条件后,提出到2025年全市经济总量在确保质量稳步提升的前提下,突破一万亿元,人均GDP大幅提高,单位GDP能耗和单位GDP建设用地面积持续下降,科技贡献率明显提升。

其中,《建议》清晰展望了昆明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提出了到二〇三五年,昆明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主要体现在经济体系现代化、城乡发展现代化、生态文明现代化、公共服务现代化、市域治理现代化“五个现代化”。提出这一目标,主要是经过测算到二〇三五年昆明经济总量有望接近3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有望达到发达经济体水平,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

《建议》科学确定了“十四五”时期昆明发展的重要举措。强调昆明市要以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战略为抓手,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要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打造国家重要区域性创新高地。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产业体系数字化,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努力打造更高水平的高质量发展区域经济增长极。要突出系统集成和改革实效,推动改革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要注重对内对外开放相结合,建设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强化对外开放平台功能,引领带动滇中城市群发展。要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促进区域间错位发展、分工协作和功能互补,构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要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全面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加强城乡水环境治理,擦亮世界春城花都名片。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实施文化强市战略,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要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要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统筹发展和安全,防范和化解影响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

会上,相关部门对《建议》内容回答了媒体关心的问题。

1. 昆明将采取哪些有力措施,确保“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规划目标如期实现?

中共昆明市委副秘书长、市委办公室主任张攀介绍,将重点采取6方面措施,确保《建议》明确的各项目标全面完成。其中,将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科学编制好“十四五”规划。加强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领导。广泛凝聚社会各方力量,建立完善推进规划落实的体制机制。

2. 十四五时期,昆明市要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夯实新发展支撑。请问具体是如何考虑的?

昆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左晖表示,昆明市将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落实省有关“5+8”重点产业和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战略部署,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产业体系数字化,实施补链强链工程,加快形成以数字经济为引领、现代服务业为主导、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同时,贯彻落实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策部署。

3. 数字经济产业方面,昆明市目前的布局和“十四五”发展目标是什么?

昆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赵小平表示,今年以来,昆明在全省率先出台支持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云南省数字经济开发区(呈贡信息产业园)加快建设,全国首个区块链中心(云南省区块链中心)挂牌成立,“刷脸就行”工程应用范围不断扩大,首批VR/AR产业园区获得授牌,重点县区开发区和重点区域实现5G信号连续覆盖,数字经济正在茁壮成长。

为加快培育发展数字经济,我们提出“3344”总体发展思路,力争到2025年,数字经济总量达5200亿元,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的广度和深度显著增强,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数字基础设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光纤宽带网络、无线宽带网络、物联网等在全市全面覆盖,基本形成以数据资源体系为支撑、以5G和区块链产业为特色带动、以智能制造为重要抓手的昆明市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新格局。

4. 昆明市的科技创新工作如何在未来的五年中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提升昆明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嵌入度,进一步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昆明市科技局副局长朱燕介绍,昆明市将以COP15在昆明召开的重要契机,把昆明打造成为全国特色资源产业科技创新策源地。同时,强化高校院所的科技成果,把昆明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枢纽、西部地区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示范区。此外,昆明市还将推进科技创新服务国际化,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

其中,将以COP15大会在昆明召开的重要契机,把昆明打造成为全国特色资源产业科技创新策源地。大力发展以天然植物药、新型疫苗、干细胞等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推动着力推进生物医药、高原特色农业等特色产业技术研发和自主创新,提升道地药材的现代培育技术和开发技术,强化生物医药、高原特色农业基础研究,培育一批具备较强创新能力的骨干企业和高水平的自主创新成果。

今后要强化高校院所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要把昆明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枢纽,推动成为我国辐射南亚东南亚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国际枢纽。要把昆明打造成为西部地区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示范区等。

5. “十三五”期间昆明市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那些显著的成绩及二〇三五年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昆明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陈军表示,经过这五年的努力,昆明市水环境质量逐年改善,2020年达到了“十三五”时期最好水平。其中,滇池生态系统逐步恢复,全湖水质从劣V类好转为IV类,水质逐年改善;阳宗海水质由IV类恢复到III类并保持了水质长期的稳定。此外,十三五期间,昆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稳定在98%及以上。

陈军介绍,昆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远景目标为:到2035年,良好的生态环境要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提供生态保障和支撑,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天蓝地绿水秀成为普遍常态,生态环境质量位居全国前列,世界春城花都和生态宜居城市魅力凸显,成为“美丽中国”典范城市。

6. 目前,昆明在推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方面实施了哪些工作举措?

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戴彬介绍,昆明市将按照“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和合共生”的文旅融合发展思路,通过4方面举措,促进文旅融合:

一是加快文旅重大项目建设,促进文旅融合。积极推进滇池派拉蒙影视乐园、华强方特、七彩世界等具有国际吸引力的都市主题游乐重大项目落地建设。推动七彩云南古滇名城、昆明未来城、凤龙湾国际旅游度假区、转龙旅游小镇等大型休闲度假项目建设。加快扭转昆明缺乏大型文化旅游休闲度假产品的局面。强化景区文化内涵的挖掘与展示,加快高A级景区建设和提升,重点对石林、世博园、云南民族村、西山景区等11个传统景区进行提升改造,建设一批新兴精品旅游景区,形成“升级版”的昆明市大众观光旅游核心产品。

二是创新文旅新业态产品,促进文旅融合。做足“文旅+”的文章,大力推进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工业旅游、夜间旅游、自驾旅游、体育旅游以及会展旅游发展。唤醒工业文化魅力,持续推进创库、秘境M60创意园、金鼎1919等创新发展,加快昆钢、石龙坝水电站等保护与活化利用,打造成展示昆明工业历史文化的窗口。加快文化场馆科技赋能。结合5G数字化建设,鼓励昆明市博物馆、讲武堂、昆明剧院等各类文化场馆、文保单位开发在线云直播、VR/AR游等科技体验。鼓励和推进非遗展演进景区,强化古滇文化、非遗文化、花卉文化等元素融入,设计并开发具有昆明地方特色的“昆明礼物”系列商品。推进文化艺术项目旅游化,着力推进文化剧场新地标建设,开展方言特色喜剧编创、原创地域音乐剧展演、云南民族交响乐剧目推广等,强化在文化艺术场馆、景区景点、历史街区等的展演。加强与省内各市州的合作,积极引进和融入各市州、各民族的优秀歌舞演出剧目,形成辐射全省和面向全国和南亚东南亚地区的“民族艺术聚居区”。抓好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系列项目建设,推出一批红色旅游线路。

三是推进文化旅游公共服务建设,促进文旅融合。结合各县(市)区下辖的139个乡镇(街道)文化站,融入旅游集散功能,在全市布局若干个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中心。对重点交通集散枢纽进行文化性提升,配备电影院、剧院、书店、艺术展区等主客共享的文化服务设施。重点对昆明市重点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等尝试引入各类文化设施和文化艺术项目。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和旅游景区的厕所同标准规划、建设、管理。

四是加强营销推广,促进文旅融合。(昆明信息港 记者戴云)

昆明信息港承建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访问本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17000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滇B2-20090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