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到今年,中国的自由贸易区试验走过了8年。从2013年上海的一枝独秀,到如今21个自贸试验区连点成线、连线成片,形成了东西南北中协调、陆海统筹的开放态势,形成了我国新一轮全面开放格局。
2019年8月30日,云南加入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家庭”,昆明也由此步入“自贸时代”,迎来更高水平开放的新机遇。
“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两年来,自贸试验区的精神和使命,成为昆明经济社会前行背后无形的推手。许多“想法”成为“措施”,自贸试验区这块“改革试验田”里不仅播种下了梦想的种子,也接连不断结出了现实的硕果,给一座城市注入新的活力。
今天,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设立挂牌正式满“两周岁”。
这两年,抓改革、强产业、大招商、增投资、促创新、建园区、美环境、优服务、重民生,自贸建设成果可圈可点,昆明也发生了不少新变化。
全国首创跨境“淘电”模式;开出全国首张“绿色用电凭证”;全国首单“绿色+乡村振兴”双标债券落地;探索全省率先取消中介机构从事代理记账业务行政审批;发出全市首张告知承诺制食品经营许可证……“自贸试验”成为昆明高质量发展的高频词,“自贸速度”“自贸温度”成为昆明吸引客商的新代名词。
增强开放
新磁力
日前,商务部公布数据显示,2021年1—6月,中国21个自贸试验区实际使用外资达1008.8亿元,以不到全国千分之四的国土面积吸引了全国近17%的外资。自贸试验区开放高地示范带动作用明显。
从本地情况来看,自贸试验区也给昆明开放带来了更强的磁力。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日前印发的《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显示,2020年,云南自贸试验区实际利用外资为2.48亿美元,增速高于全省5个百分点,其中,昆明片区实际利用外资2.39亿美元,占整个云南自贸试验区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96%,占全省的32%、全市的36%。
截至目前,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累计新增注册企业达28160户,其中内资企业28062户,注册资本2337.49亿元;外资企业98户,注册资本14.37亿美元、21.61亿欧元。签约项目182个,总投资743亿元;开工项目72个,总投资525亿元,世界500强及分支机构增加到58家。
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昆明经开区)管委会主任李河流表示,当前面临的外贸形势复杂严峻,压力挑战前所未有。从短期来看,受全球疫情影响,许多企业进出口订单不足、资金链承压,产业链和供应链受到影响,贸易成本上涨,跨境运力不足,融资较为困难,外商投资意愿受阻,存量外资有限。但从长期来看,由于昆明片区多年来致力于发展实体经济,产业基础较好,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强,与相关国家开展贸易合作有基础、有潜力,疫情期间防疫物资出口快速增长,跨境电商、工业大麻等新业态蓬勃发展,外贸外资持续稳定增长有条件、潜力和后劲。特别是区域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订,对与国际高标准投资和贸易规则接轨,形成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2020年11月,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范围内昆明综合保税区经开片区经海关批准,正式开展跨境电商业务,此后,跨境电商“1210”“9610”业务迅速发展。
2021年3月,昆明滇云贸易有限公司的一批家居用品、美容护肤用品、时尚女装、手机配件等货物,从广州通过铁路运至经开片区,22日,在经开片区跨境电商“9610”业务监管场所内,由海关全程监管完成查验及出口清单放行,最终货物经河口口岸出口至越南。昆明片区首单“9610”出口业务完成。截至8月24日,经开片区内跨境电商贸易企业发展到48家,累计查验货物537.3351万单,货值合计36677.79万元人民币。其中,“1210”业务查验6013单,货值79.71万元人民币;“9610”业务查验536.7338万单,货值36598.08万元人民币。奶粉、化妆品、日用品、红酒及大米为跨境电商进口主要贸易商品,进口主要国家为泰国和斯里兰卡。出口主要贸易商品为日用品、手机零配件、服饰,出口主要国家为泰国、缅甸、越南、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
改出昆明
新速度
干事创业速度更快、效率更高,是自贸试验区给昆明带来的又一显著变化。
围绕国家和省下达的三年改革试验任务,昆明片区设立挂牌两年来,在政府职能转变、投资便利化、贸易自由化、金融创新开放等方面形成了一批创新成果。例如,基于国际商事仲裁调解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国际法律服务综合体”,已入选商务部“最佳案例”评审,有望在全国复制推广;首创电力交易跨境“淘电”模式,优化提升交易流程,吸引100余家境外购售电主体入驻,2020年云南电网与越南、缅甸、老挝联网跨境交易电量176亿千瓦时,交易额超12亿美元,形成了“中长期交易为主,日前短期交易为补充”的跨境电力直接交易“云南模式”。
另外,昆明片区梳理完善了政务服务事项597项,推行商事登记“三免一限+智慧政务”审批制度改革,实施“集群式注册”,在全省率先实行“全类型市场主体刻章政府买单”服务,市场主体1.5小时即可完成注册并免费领取全套印章;完成“证照分离”改革,启动连锁药店等15个行业的“一业一证”改革试点,医药等行业申请材料压缩46%,办结时间缩短42%;先行先试区域评估、“先建后验”和“拿地即开工”,实行分阶段并联审批,工程项目审批时限控制在50个工作日以内,“工业标准地”项目拿地当天即可开工建设。
“从过去的10多个窗口折返跑变为现在的一窗办、极速办、自主办,真是省时、省力、省心!”昆明片区(昆明经开区)首批享受“拿地即开工”改革红利的康庄生物科技集团昆明康庄细胞科技产业园总经理彭峻烽深有感触地说,此举大大增强了企业扎根昆明、参与自贸区发展的信心。
通过制度创新带来的效益已在经济指标上有所体现。从制度性优势来看,减少时限明显,以往办理相关审批手续时限约270个工作日,现在符合“先建后验”条件的项目仅需10个工作日即可办理完成,降幅达96%;工业标准地项目建筑许可最快审批时限由原来的50天缩短至1天,即“当天拿地当天开工”。从经济指标来看,自2020年10月“先建后验”试点以来,昆明片区共有13个项目参与试验,合计完成投资119.97亿元,其中云南绿色能源产业园等4个项目已达到固定资产投资入库标准。试点以来,昆明片区投资增速保持在20%以上,2020年四季度,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长21.39%;2021年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长22.7%。
撬动产业
新升级
在“自贸效应”的带动下,作为全市工业经济主阵地的昆明经开区,2020年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421户,占全市的1/1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5户,占全市的1/9;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200亿元,以占全市0.7%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市约10%的经济总量。
8月19日,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产业发展规划》。《规划》明确,昆明片区以高端制造、航空物流、数字经济、总部经济、生命健康等五大产业为重点,努力打造制度创新高地、开放创新高地、产业创新高地。
目前,昆明片区(昆明经开区)拥有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企业42户,产品包括汽车发动机、自动化物流设备、数控机床、光学仪器、运输设备等,代表企业有云内动力、CY集团、昆船集团、云南航天、北方奥雷德、嘉和科技、昆钢重装等。2020年,全区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产值157.4亿元,增长31.3%,高于全区工业增加值增速28个百分点,占全区工业增加值的14.52%。片区装备制造业规模和聚集程度达到国内同类产业园区先进水平。今年上半年,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74.2亿元,实现同比增长9.4%,产值总量稳居四大主导产业首位。“十四五”期间,昆明片区将千方百计提高工业特别是高端装备制造业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力争达到35%以上。2025年,力争全区装备制造业产值达到300亿元,年均增长达14%。
数字经济方面,“十三五”期间,昆明片区(昆明经开区)已形成以昆船智能技术、北方红外、北方奥雷德和南天电子设备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2020年营业收入达58.34亿元,同比增长12.6%。产业数字化在不同方向取得长足进步和突破。在智能制造方向,以云内动力、云南CY集团、昆钢重装为代表的大型制造业企业,基本完成了管理和生产链的数字化转型;在制造业服务化方向,以昆明嘉和科技、福来威尔为代表的企业,在“产业+互联网”上开展了探索和突破;在数字应用方向,以航天检测、建投物流和宝象物流为代表的企业,实现了物联网+云平台+业务端的数字化转型。今年,全区将力争实现数字经济产业营业收入67.09亿元,增长15%。“十四五”末,要实现数字经济产业营业收入达117.34亿元的目标。
生命健康产业方面,已聚集云南白药、鸿翔一心堂集团、昆明华润圣火药业、昆明赛诺制药、云南绿生中药等一批行业知名、发展潜力巨大的生物医药企业;有血塞通软胶囊、欣络平等获市场广泛认可的知名产品,蛮龙液、洗鼻易、益心舒微丸等独家品种;打造的云南民族药协同研发联合体成为昆明片区(昆明经开区)制度创新案例。今年要实现的目标是,生物医药及健康产品总产值达80亿元。结合现有产业脉络,将重点发展中药(民族药)、化药、健康产品、医药流通、医疗器械五大产业领域,重点培育昆明华润圣火药业、昆明赛诺制药等7家重点龙头企业,打造血塞通系列、欣络平系列、云南白药健康产品系列等六大重点生物医药和健康产品品种,形成中药(民族药)、化药、健康产品、医药流通四大产业集群。到2025年,全区初步建成云南省具有知名影响力的生物医药研发、生产外包与服务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