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对昆明的工作历来高度重视。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期间,王宁同志参加了昆明市代表团的分组讨论,提出昆明要当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排头兵。在昆明市及滇中新区领导干部大会上,省委书记王宁又从六个方面对昆明当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排头兵提出了明确要求。王宁书记的讲话,是对昆明的厚望,更是对昆明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全市上下必须增强表率意识、带头意识,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奋力拼搏、奋勇争先,不断推动昆明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在产业强省建设上
当好排头兵
溪 瀛
近年来,昆明市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以产业培育、产业招商引资和营商环境建设为抓手,从加强政务基础设施建设到完善配套制度保障,把握产业发展主攻方向,全力做好产业强省建设大文章,切实当好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排头兵。
数据显示,“十三五”以来,昆明市加快构建具有昆明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发展量质“双提升”,市场主体竞争力显著增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1位。经济总量实现争先进位,在省会城市排名中由第17位跃升至第12位,经济发展质量指数在27个省会城市中排名提升至第11位。三产结构由2015年的4.7∶40.0∶55.3调整为2020年的4.6∶31.2∶64.2。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全省的年均贡献率分别超过28%、29%和40%,较好地担起了领跑全省经济排头兵的重担。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保持清醒头脑、正视问题差距,清楚认识到产业强省不是一个单项工作或阶段性工作,而是紧紧内嵌于地方经济社会改革发展大局的持续性工作,是一项“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事业。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昆明仍有“硬仗”要打。调研发现,目前昆明在产业发展环境和产业政策专业性等方面与发达省市存在差距,市场主体期待有关部门高位推动、加大向先进地区学习力度,推动产业发展理念从管理向服务转变,把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企业服务、为加快经济发展服务。
具体而言,昆明市产业发展存在以下两方面突出问题:
一是产业发展环境仍有待优化。例如政务信息融合共享不够、审批服务集中办理不够、“来回跑、多头跑”等问题尚未根本解决。市场壁垒依然存在,“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等尚未完全打破,中小民营企业被“挡在门外”的情况还是存在。尤其是惠企政策知晓率、落实率还不够高,融资难、融资贵仍然是企业反映突出的老大难问题。
二是产业政策制定实施较为滞后。目前,昆明市已经明确提出着力打造以数字经济和总部(平台)经济为引领、现代农业为基础、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未来,还应该在科学明确主导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做足不同产业的发展规划,针对不同产业的发展环境和行业特点因地制宜灵活制定产业政策,以“一产一策”的方式避免无序竞争和内卷。
面对以上突出问题,昆明市应在优化产业环境和产业政策方面不断创新、久久为功,高位推动全市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具体而言,昆明市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主动服务和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增强经济发展韧性和动能,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市、质量强市,落实全省五个万亿级和八个千亿级重点产业和世界一流“三张牌”重大部署,既做大存量、又扩大增量,做强实体经济,培育高科技企业。盯住适合本地区发展的主导产业,推动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推动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作者为经济分析师、硕士,本报特约评论员)
在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上
当好排头兵
刘 淼
在昆明市及滇中新区领导干部大会上,省委书记王宁提出,要在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上当好排头兵,率先建成法治化营商环境,为全省树立标杆、作出表率。这为昆明当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排头兵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学习领会,不折不扣抓好落实,推动昆明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营商环境是市场经济的培育之土,是市场主体的生命之氧,良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当前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大背景下,为吸引人才、资金、技术、项目等生产要素聚集,打造“洼地效应”,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优化营商环境就显得更加紧迫。
近年来,昆明树牢“抓服务就是抓环境 抓环境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对照国家评价体系和要求,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一流营商环境,连续两年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年”“营商环境提质年”行动,持续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十大行动”,让企业、群众办事创业更加便利,市场主体的获得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站在新的起点上,昆明要在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上当好排头兵,进而当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排头兵,为把省党代会描绘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作出“昆明贡献”。更要再接再厉,牢固树立“抓营商环境就是抓竞争力、抓生产力”的思想意识,对照先进城市的营商水平,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大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必须进一步强化法治保障。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法治不仅能满足人们对于公平竞争、公开透明的需要,而且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此外也有利于构建新型政商关系,“亲”而又“清”。因此,要把平等保护贯彻到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各个环节,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为改善营商环境保驾护航。
大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必须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企业发展往往讲求“只争朝夕”,由此也就需要一个优质、宽松、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来支撑。那么,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全面实施“证照分离”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实行政务服务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以便切实把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企业服务、为市场主体服务、为加快经济发展服务。
大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必须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互联网时代,线上办事已成为常态,要想做到政务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真正便民、惠民、利民,除了制度上减少审批程序、规范流程环节,也需要利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的力量,在技术上化繁为简。如今,各地都在着力打造“掌上办事之城”“无证明办事之城”,全面提升为群众办事速度,昆明不仅不能松劲,而且要快马加鞭。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昆明要对表对标世界一流和先进地区水平,聚焦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加快建设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国际化的优良营商环境,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潜力,努力打造办事效率高、投资环境优、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获得感强的省会城市。(作者为硕士,本报特约评论员)
在创新发展和改革开放上
当好排头兵
李彦龙
全面推进云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昆明发挥着排头兵的作用。在参加省十一次党代会昆明市代表团审议时,王宁同志要求昆明不断增强创新意识、改革开放意识,坚定不移推动创新发展,坚持不懈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主动扩大“对内”“对外”双向开放,努力成为我国重要的人才、技术、资本聚集地,成为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成为服务全国、带动全省的创新策源地,在全省创新发展和改革开放上当好排头兵。
当好云南创新发展的排头兵。创新是现代化建设的核心,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云南创新发展,大力推进创新型云南建设,昆明必须发挥好表率作用、带头作用。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对于昆明而言,当好云南创新发展的排头兵,就是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在科教兴市、人才强市、创新驱动发展等方面当好云南创新发展的排头兵;就是要夯实生物医药、大健康等6个科技创新中心、南亚东南亚科技服务业合作中心、金砖国家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在密织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与成果转移转化“一张网”、构建区域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等方面当好云南创新发展的排头兵;就是要理清政府和市场、政府和企业之间的辩证关系,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协同推动下,不断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断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让政府来为创新“搭台”,让企业来“唱主角”“挑大梁”,让大企业引领创新,使创新型中小企业主动跟进,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在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等方面当好排头兵。
当好云南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云南时深刻指出,云南的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推动云南改革开放创新,就是要使云南的发展向深化改革要红利、向扩大开放要活力、向科技创新要动力,就是要把云南发展潜能充分释放出来,使云南大踏步紧跟新时代,实现弯道超车、后来者居上。对于昆明而言,要当好云南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就是要把昆明的发展放在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中进行谋划,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在构建我国新发展格局、建设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等方面当好云南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就是要围绕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这个战略目标,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在扩大内需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中推动昆明高质量发展,在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等方面当好云南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就是要不断加强与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深化合作,加快构建毗邻地区协同开放发展机制,在跨区域共建产业园区、布局资源供应和商品生产、流通产业链基地等方面当好云南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就是要不断加强与周边国家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主动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缅中老经济走廊等建设,在跨国共建国际产能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促进经济循环流转和产业关联畅通等方面当好云南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作者为博士、副教授,本报特约评论员)
在城市建设管理上
当好排头兵
朱静雅
一座城市建设管理的水平如何,决定了一座城市未来的活力与创造力,更决定了一座城市在持续发展过程中能否创造并发挥其核心竞争力、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与影响力,满足城市居民的期待。昆明市要在城市建设管理上当好排头兵,就应当从多方面共同着力,以城市的顶层设计来满足人民群众的共同需求,以城市的内涵积淀来活跃城市之间的交流学习,以城市的自我完善来推动更大范围的共同进步,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以城市发展作为基础来推动昆明市各项工作的稳步前行。
整合人民群众城市生活需求,并以顶层设计完善整体建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以多种多样的形态开展,在具体利益与需求上需要不断协调,但简单归结起来,最为关键的就在于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保障与不断提升,有效地通过全市规划建设“一盘棋”的顶层设计来进一步完善城市的整体建构。以科学化进行建设,让城市各类公用设施、住房交通、生态绿化、产业布局等更加健康有序,更符合城市的远景目标及实际情况;以精细化进行管理,让城市各类措施、政策、方案落到实处、沉到基层、覆盖全面,确保建设方案与管理制度协调联动、发挥实效;以标准化进行考核,让城市的建设与管理有“回头看”的机制作为保障,以更好地查缺补漏、及时更新、合理修订,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学习先进城市建设管理经验,并保留自身城市的底蕴特色。从城市建设到城市管理是一个客观过程,遵循着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国内与国际有着众多更为发达进步的城市,在其发展过程中已经摸索和积累了许多先进理论与实践经验,如可持续发展城市、数字化城市、生态城市等概念,都值得昆明不断学习。城市的发展也正需要来自外界的各种能量予以互鉴与创新,在学习其他先进城市的过程中追求进步、完善自我。当然,昆明市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应当保留自身城市底蕴特色,对先进城市的经验有所取舍选择,因为城市的存在根植于其所生长的文化历史土壤之中,是万不可放弃的灵魂与特色,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城市应对各类风险的能力,提升城市增强内生动力的可能,化解城市发展过程中同质化、无差别性所带来的吸引力降低等情形。
强化城市建设管理引领作用,并不断提升辐射力与影响力。昆明作为云南省省会,应发挥地缘优势,建成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开放门户,成为我国西南边疆对外开放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城市,更有效地融入和服务于“一带一路”,让城市的国际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得到逐步提升。借此时代与历史的机遇,必须充分强化昆明的城市建设管理引领作用,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全力打造首善之区、平安春城,从而更好地发挥云南省火车头与排头兵的作用,以一市之力拉动全省进步,打造出民族性与现代性交融共生的建设管理示范城市,既注重经济社会发展,又关注生态文明建设,更保障人民生活品质。
亚里士多德曾说:“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为了实现“生活得更好”的目标,应坚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的核心是人”的论述,落实昆明市“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以新发展理念来绘制城市建设管理的新蓝图,以坚定的信心来开启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新征程。(作者为云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本报特约评论员)
在增进民生福祉上
当好排头兵
杨 敏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期间,王宁同志参加了昆明市代表团的分组讨论,提出了昆明要当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排头兵的要求。在昆明市及滇中新区领导干部大会上,省委书记王宁又从六个方面对昆明当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排头兵提出了明确要求,其中一个要求是昆明要在增进民生福祉上当好排头兵。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利民、惠民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一以贯之的根本准则。维护与保障人民的利益是党的根本出发点与落脚点。正是因为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重,中国共产党才得以建立最广泛和最牢固的群众基础,不断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和信任,不断夯实党的执政根基。所谓利民、惠民,简单说来也就是让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提升百姓的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随着时代的发展,民生需求的具体形式和内涵不断发生演变,人民的利益即福祉,而利民、惠民的内涵和方式也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不断创新和拓展。过去,在相对有限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下,民生需求大多停留在物质资料满足和丰富的层面上;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物质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精神需求也逐渐进入到民生需求的视野。由于生产力大幅提升,科学技术快速更迭,如今,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满足成为民生福祉这一概念内涵下的两大重要支柱,福祉不仅要关照物质层面,还要重视精神诉求,让现代百姓衣食住行无忧以外,还享有充分的资源实现作为个体的全面发展,不仅要利民、惠民,更要爱民和为民。
现代的昆明自然也要顺应这一变化与时代的新要求。正如省委书记王宁提出的,在增进民生福祉方面,昆明要做好城市规划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标准,提升城市文化内涵,提高城市治理效能,大力发展教育卫生事业,全面促进城市发展,增进民生福祉,为全省其他城市做好表率。除保障人民的生活和安全基本诉求之外,还要不断创造和开拓新的城市空间,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和全面发展需要。在全面建设现代化宜居宜业的城市,开拓城市空间和提升城市品质方面,昆明近几年全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全面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在“生活便利指数”“经济发展速度指数”和“政府办事效率指数”等几个重要的民生指标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也收获了“世界第一春城”“2018国际花园城市”等殊荣。面向未来,昆明将要围绕城市建设和修复、城市功能、城市服务,大手笔抓好顶层设计,实现全市规划建设“一盘棋”。
在切实保障和促进人民生活与发展方面,昆明积极开展民心工程,为专业人才的培养与交流搭建完善的体系,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加快补齐社会民生事业短板。值得一提的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昆明一直将民生和人民安全健康放在首位,在最近昆明突发疫情中,昆明市政府果断采取措施,防止疫情外溢和扩散的同时,有序保障了人们的正常学习和工作。按照市领导的要求,昆明未来确保民生实事、公共服务更高标准、更高质量,在就业、教育、医疗等与百姓切实相关的事业上继续下大的功夫,扎实推进,让生活在昆明变得更有品质、更有温度。
增进民生福祉,要靠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地认真落实。只有长期坚持不懈地积累和努力,通过实打实的务实之举,才能真正造福于民。(作者为中国传媒大学在读博士,本报特约评论员)
在激发干事创业激情上
当好排头兵
雅 阅
昆明兴,则滇中兴;昆明强,则全省强。对昆明的发展,党中央十分关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广大干部群众寄予厚望。昆明市应不负众望,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工作部署,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构建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在激发干部队伍干事创业激情上当好排头兵,为推动昆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构建山清水秀政治生态。教育引导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定不移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使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深化以案促改、以案促建、以案促治,坚决清除山头主义、帮派文化、圈子文化,完善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政策体系,坚决整治“围猎”与“被围猎”现象,构建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社会清朗。
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弘扬共产党人价值观。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严明纪律规矩,做到“五个必须”、杜绝“七个有之”,守住法律底线、纪律底线、政策底线、道德底线。加强廉洁文化建设,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共产党人价值观,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落实到行动上。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搭建干事创业广阔平台。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强起来,分领域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创特色、出实效、上水平,成为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抓住人才这个根本大计,真心爱才、悉心育才、精心用才,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把昆明建成人才集聚之地。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构建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体系。与国内著名高等科研院校、先进发达地区建立深层次、常态化的人才培养合作机制。培养引进高水平创新团队和高层次管理人员,对高端人才实行特殊政策,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努力营造有利于青年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培养支持机制,为各类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广阔平台。
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意识,建设斗志昂扬的干事创业干部队伍。坚持好干部标准,树立实干导向,激励党员干部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只争朝夕、奋勇争先。在为民服务、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乡村振兴等一线考察识别、选拔使用干部。坚持奖优罚劣,注重正向激励,对善抓落实、表现突出的干部及时提拔使用,旗帜鲜明地为政治坚定、敢抓敢管、不怕得罪人的干部撑腰鼓劲;强化反向问责,对不担当、不作为、不负责,庸懒散混、阻碍事业发展的干部果断调整处理。完善管思想、管工作、管纪律长效机制,促进干部严格自我约束。在严管的同时厚爱干部,关心干部成长,建设斗志昂扬、敢于担当的干事创业干部队伍。(作者为本报特约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