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中共五华区委第十二届三次全体会议召开。全会的主要任务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落细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省委经济工作会以及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区第十二次党代会部署要求,回顾总结2021年工作,研究部署2022年任务,动员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汲取奋进力量、坚定转型跨越、奋力走在前列,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021
凝心聚力推动“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
2021年,五华区委妥善应对风险挑战,凝心聚力、苦干实干,“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全区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50亿元、增长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5%,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8.17亿元、增长5%,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超过10%,连续4年位列中国百强区。
夯实产业支撑
提升综合实力
南屏街国家级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有序推进,宜家家居正式开业。深入开展“扫楼行动”,亿元楼宇数量保持全市前列,预计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61%。德和食品智造基地启动建设,厂口产业园区配套不断完善,预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一县一业”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完成,云南国际高原特色农产品交易中心稳步建设,凯普农业成为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数量达到22家,6个农产品入选全省“绿色食品牌”目录。
深化改革创新
释放发展活力
省区块链中心建设步伐加快,24个区块链信息服务项目获国家网信办备案,占全省总数的三分之二,省区块链中心成为“2021年全国区块链主题产业园”。认定众创空间72个,入驻企业超1500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居全省各县市区首位,全社会R&D经费投入保持全市第一。完成财税金融、基层治理、农业农村等重点领域改革任务50项,“一枚印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机制改革试点顺利完成并获全省推广,成为全省首批学校体育综合改革试点县区。政务服务“周三夜市”“周六晨办”工作机制获群众点赞,“跨省通办”获评昆明市营商环境十佳案例。
厚植文化底蕴
彰显人文魅力
翠湖环路慢跑道建成开放,“清水入翠”工程如期完成,昆明老街、南强街巷成为云南省旅游休闲街区。整合18个环翠湖博物馆等历史文化资源,推出4条文旅融合精品线路,蓝花楹文化艺术节、海鸥文化节等品牌效应持续扩大。区文化艺术中心建成开放,拾翠民艺、M60等文创园区功能不断增强,昆明国家广告产业园获批成为云南省第一批文化出口基地。
突出建管并重
改善城乡面貌
完成7条市政道路新建续建、15条道路整治提升和52个老旧小区改造,昆倘、昆楚高速五华段征迁及场地移交基本完成,地铁5号线征迁任务圆满完成,5G信号实现城区全覆盖。桃园、厂口、新民3个社区获评省级森林乡村,东村社区获评省级美丽村庄。华信悦峰等7个烂尾项目完成化解,普吉路以东等7个旧改项目进展顺利。爱国卫生“7+1专项行动”考核排名全市第一、全省优秀,COP15第一阶段服务保障任务圆满完成,网格化管理考核连续3年全市第一。
坚持生态优先
提升环境质量
累计整改中央环保督察交办件117件。完成植树造林1242亩、“五采区”治理350余亩。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和应急处置机制持续完善,空气质量稳定保持国家二级标准。地表水水质全面达标,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部达到Ⅲ类水标准,陈家营岔沟城市型湿地成为城市治水新样本。
强化多元共治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建成专业人大代表工作站13个,华山街道政协委员工作站获评全国“优秀政协委员工作站”,华山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获评“全国百家红色退役军人服务站”。成功创建第三批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全年未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云解纷”“智慧调解”广泛推广,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持续完善。
践行党的宗旨
共创美好生活
70%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投向民生领域。转移安置农村劳动力1700余人,城镇新增就业2.96万人。莲华小学教场校区等10个校点投入使用,学前教育普惠率达到86%,全省唯一入选教育部“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区人民医院暨康养中心项目主体顺利完工,4家公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运营。在主城区率先完成第二阶段疫苗接种任务,提前完成3至11岁人群疫苗接种任务,累计接种260万余剂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超过70万人,各类社会保险参保率保持在96%以上。
从严管党治党
政治生态风清气正
累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集中学习9374次、完成“我为群众办实事”2万余件。1376个基层党组织完成规范化达标创建,3.8万余名党员到社区“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新萌学校代建荣同志、虹山中路社区党委分别获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和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抓实省委巡视整改,圆满完成十一届区委巡察全覆盖,十二届区委开展两轮巡察。
2022为昆明在云南跨越发展中当好排头兵作出五华贡献
2022年,五华区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全力建设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科教创新先行区、现代服务业引领区,高质量推进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高品质核心区建设。
提升经济能级
当好产业强省排头兵
加快建设德和食品智造基地等4项重点项目,推动新材料、生物制药等重点产业扩能增效,持续推进厂口产业园区、桃园物流片区建设。加快推进国家心血管病区域医疗中心布局建设,力争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450亿元。支持沙朗文创园、拾翠民艺园等特色文化园区发展壮大,新增6家规上文化企业,力争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以上。健全完善“扫楼行动”常态化工作机制,实现新增亿元楼宇1幢、千万元楼宇2幢,新增总部企业2户。优化打造城市中心品质商圈,有效提升西北新城消费能级,持续培育壮大新兴消费业态。
提升服务水平
构建一流营商环境
持续巩固“一网四中心”建设成效,深入推进政务“七办”服务,努力实现全区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8%以上。深入推进“一窗通办”,持续拓展“跨省通办”范围,推进政务服务从“可办”向“好办”“易办”提升。全面推行“多证合一”“一照一码”等改革举措,深入实施“市场主体倍增”计划,健全完善区级领导联系企业长效机制。全面加强对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和运用,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力争3年实现营商环境全面提升并进入全国一流水平。
增强发展动力
创新发展改革开放
加快构建“一院一街区三中心多园区”创新版图,打造一批“园中园”创业创新群落,力争新认定众创空间3个、入驻企业达到100家。力争全社会R&D经费投入30亿元以上,投入强度达到2.35%,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数达到210家。建立健全现代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创新国有资产经营方式,推动国有企业转型升级。
提升城乡品质
优化城市建设管理
启动小团山、大河埂等8个城中村改造,稳妥有序化解国福现代城、高新金丽熙城等5个“烂尾”项目。推进昆倘高速、昆楚复线、轨道交通5号线等省、市重点项目建设,实施教场北路、五华157号路等16条配建市政道路建设改造工程。全力做好COP15第二阶段会议筹备工作,扎实开展城市提升“七大行动”。加快推进翠湖北门广场等10项重点项目建设,力争环翠湖博物馆开馆数达到20家。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进程,加快补齐“三农”工作短板,加快推进厂口污水处理厂、沙朗片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
做好民生建设
切实增进群众福祉
抓好抓实就业创业,用心办好“米袋子”“菜篮子”、住房保障等惠民实事。积极稳妥推进“双减”工作,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压紧压实疫情防控“四方责任”,加快推进区人民医院暨康养中心、区疾控中心2个重点医疗卫生项目建设。新增免费开放公共文化服务设施3.4万平方米。完成24.28公里市政管网建设,推进1003个小区(庭院)雨污分流改造。进一步深化“吹哨报到”等“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模式,推动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加强党的建设
激发干事创业激情
实施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和“智慧党建”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开展“五个先锋”常态化创建,做优做强街道“党建联盟”和社区“大党委”,深入推进干部回乡规划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开展“五个做表率”专题学习教育,在为民服务、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乡村振兴、疫情防控一线考察干部。深化政治巡察,抓实整改“后半篇文章”,推动省委巡视整改常态长效。
站在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重大历史关头,亲历党和国家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时代荣光,五华区委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中汲取奋进力量,进一步坚定转型跨越的信心决心,奋力在昆明争当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排头兵、火车头中走在前列,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