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见证奋斗,实干书写担当。
过去五年,在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井冈山等红色教育基地,留下了市工商联牢牢把握思想政治工作这条生命线,引领全市民营企业家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足迹。在高原春城的乡村,市工商联精心组织、动员民营企业参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接续乡村振兴、助力疫情防控,彰显了新时代民营企业家群体致富不忘桑梓、倾情回报社会的责任和历史担当。在构建政商、银企、惠企体系过程中,市工商联聚焦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一流营商环境,助力全市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在建言献策方面,市工商联积极发挥桥梁纽带和助手作用,强化联络服务,深入调查研究,不断提升全市民营企业家的参政议政水平……
五年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委统战部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市工商联凝心聚力,组织引导全市民营经济人士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变化,努力抓住机遇,以不负韶华、不负人民、不负时代的担当精神,勇于应对挑战、敢于俯下身子,牢牢把握“两个健康”工作主题,奋力谱写全省工商联系统排头兵新答卷、新篇章。
筑牢信仰之基 推动发展势头“日日新”
筑牢信仰之基、厚植爱国之情。五年来,市工商联牢牢把握思想政治工作这条生命线,组织全市民营经济人士前往中国人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红色教育基地进行专题学习和培训,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充分引导和激发民营经济人士“自己人”的政治自觉和奋斗精神,汇聚起坚定历史自信的磅礴力量。
统计数据显示,过去五年,市工商联组织全市民营经济人士开展异地培训、实地研学、“民企大讲堂”等教育培训活动30余次,开展线上培训教育20余场,举办专题培训班24期,培训民营经济人士3000余人次。
市工商联以“不忘创业初心、接力改革伟业”为主题,将理想信念教育融入促进“两个健康”各项工作,深入推进新时代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挖掘红色教育资源,在石林建成全市首个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基地,并举办民营经济“两个健康”成就展、“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班;推进教育基地全覆盖,现已建成一心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昆明温州总商会等9家昆明市首批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基地,进一步增强工商联组织的凝聚力,激发民营经济人士的爱国情怀。
乡村振兴,重在产业振兴;产业振兴,民企责无旁贷。五年来,市工商联加强引领,精心组织,动员民营企业参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接续乡村振兴,助力疫情防控,弘扬光彩精神,践行社会责任,彰显了新时代民营企业家的群体责任和历史担当。具体来说,开展“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组织动员224家会员企业、商会,按照“一对一、多对一”帮扶等形式,对176个贫困村全覆盖开展结对帮扶,组织市工商联界别24名政协委员结对帮扶东川区乌龙镇10个深度贫困村。
五年来,市工商联投入各类帮扶资金6.17亿元,受益贫困群众11.63万人;在全市建成消费扶贫示范点16个,吸引200余家企业参与消费扶贫;组织举办消费扶贫农产品展销会和采购供应对接会,采购金额达2.66亿元。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市工商联第一时间启动“春融同心·共战疫情”行动,引导全市工商联、商会组织和民营经济人士同舟共济战疫情,助力打好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据不完全统计,市内外1300余家民营企业、商会组织捐款捐物合计1.94亿元,各商场、市场减免商户租金1.67亿元,同时,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引导民营企业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促复工复产,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扛起担当之责 助民营经济“步步高”
亲不逾矩、清不远疏,是民营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环境因素之一。如何构建新型政商关系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市工商联在过去五年中的实践答案是:打造“昆明政商直通车”线上线下沟通平台,开发昆明政商直通车App,整合政府部门职能,有效实现联系服务企业“指尖对话”“指尖办事”的全流程服务,极大提升了政务效率。有效解决企业投诉反馈问题500余件,政商直通车成为企业和商会反映问题、提出建议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渠道。此举得到省工商联的充分肯定,在全省进行推广。
市工商联代拟并推动《昆明市关于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实施意见》等政策出台,用公职人员“九准、十不准”和民营经济人士的“五倡导、七严禁”正、负面清单厘清政商边界,同时,完善领导挂钩联系民营企业工作制度、民营经济代表人士谈心谈话制度,实现市级领导挂钩联系66家重点民营企业(商会)、县级领导挂钩联系934家民营企业(商会)全覆盖。
除上述普惠性服务外,市工商联还通过找准涉企政策的“痛点”“堵点”“难点”,破解企业融资难题,助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过去五年,市工商联通过建立金融机构、政府部门、所属商会、会员企业战略合作机制,搭建起银政企商4方沟通交流平台,解决信息不对称、信用不对称、风险不对称问题。统计数据显示,五年来,市工商联召开银企对接会、座谈会40余次,1800余家企业参加,累计帮助234家会员企业获得金融机构贷款2.7亿元;建立应对疫情政策性担保和企业互助应急机制,推荐1233家餐饮企业获得融资授信3.37亿元;助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五年来,通过“贷免扶补”扶持6250家企业创业,帮助企业获得创业贷款7.4余亿元,带动就业1.9万余人。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维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市工商联构建了“一小组、两中心、两平台”(法律维权领导小组,民营企业投诉中心、民营企业法律服务中心,商会调解平台、智力支撑平台)法律维权服务体系。五年来,接受民商事咨询4000余件,口头调解成功3193件,委托调解322件,调解成功304件,成功率达94.4%,涉及金额451万元。开展民营企业“法治体检”,出具“法治体检”报告112件,提出法律意见320条。联手政法部门,在工商联建立了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4家服务民营企业工作站。
汇聚各方之力 促参政议政水平“节节升”
既在“商”字上做文章,也在“联”字上下功夫。五年来,市工商联积极发挥桥梁纽带和助手作用,把调查研究、联络服务作为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不断提升参政议政水平。
一方面,在“商”字上做文章,推动以商招商、委托招商,80家商会与市招商委签订委托招商协议;开展“春融同心·招商引资引智昆明行”进县区、进商会、进埠外活动31站,促成项目签约40个,投资400余亿元;与滇中5城达成滇中城市经济圈工商联(总商会)经贸交流框架协议,建立了产业发展、招商引资、经贸交流、联合服务、信息交换互通、课题调研协作等合作机制。着眼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组织动员商会、民企积极参加会展营销、合作洽谈等经贸活动,推动企业、政府、市场精准对接,激发市场活力。五年来,组织4000余家会员企业和商会参加进博会、南博会、农博会以及台商云南行昆明圆桌会、“一带一路”工商合作“云聚会”、尼泊尔博克拉工商交流会、缅甸投资推介会、“云品出海 走向迪拜”中国(云南)—阿联酋(迪拜)云洽会等经贸合作、投资洽谈活动36场。
另一方面,聚焦民营经济发展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发挥“联”的优势,扎实开展重点课题调研。五年来,全市工商联组织开展专题调研30余项,完成调研文章40多篇,《昆明市民营企业融资问题调研报告》《加快昆明跨境电子商务试验区建设调研报告》等被省工商联收入调研文集。在应对疫情过程中,分行业、分产业形成一批专项调查报告,及时反映企业的困难和问题,得到省、市领导批示,为推动抗疫复工复产政策出台提供了依据。
市工商联紧紧围绕全市重点工作,找准定位,促进调研成果转化,不断提升参政议政水平和质量。五年来,向省、市政协会议提交提案170余件,其中团体提案23件、政协大会发言6件。《关于健全民营经济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的建议》被列为重点提案,省、市高度重视,跟踪督办,办理效果较好。《关于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建议》等4件提案被评为市政协优秀提案。
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五年来,市工商联坚持扩大工作领域、提升服务能力,不断壮大会员队伍,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一体化推进工商联系统改革发展,为新时代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支撑。目前,全市工商联会员达42345个,其中团体会员465个、企业会员35000个、个人会员6880个,工作覆盖面不断扩大。建立600余人的民营经济代表人士数据库,综合评价民营经济人士565人。注重对年轻一代企业家的培养引导,开展年轻一代民营经济人士思想状况调研。在全省各州市中首家组建青年企业家商会,截至目前已成立县(市)区级青商会10家,青年企业家会员达1600余名。
截至2021年末,市总商会协会党委下设党组织104个,联系商会流动党支部34个,在册党员895名,创建“三星级”党组织71家、“四星级”党组织2家,建立商会党建示范点11个。昆明市商协会党建“12345”工作法得到全国工商联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国推广。
五年奋力拼搏,五年春华秋实。五年来,市工商联团结带领广大民营企业家,同心奋斗,逐梦前行,共同走过了不平凡的岁月,交出了亮眼的时代答卷。
奋进新时代,一起向未来。市工商联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力开创昆明生态化国际化现代化发展新局面,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实施“六大工程”
助力新作为
新起点呼唤新担当,新征程期待新作为。今后五年,市工商联将坚持“两个健康”主题,突出“三性”有机统一,按照“四会”要求,发挥“五大职能”,实施“六大工程”,为加快中国春城、历史文化名城、国际大健康名城、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当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排头兵贡献智慧和力量。
●实施政治引领工程
政治引领工程将以持续强化理论武装、持续深化理想信念教育、推动商会党建创新提质等工作措施,夯实“两个健康”。将以思想政治建设为统领,夯实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凝聚共同奋斗力量。将把民营经济代表人士教育培训纳入市级培训计划,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学院教育培养主阵地作用,开展“民营企业家进党校”活动,对全市民营经济代表人士进行轮训。依托市商会协会党委,建立“商会+企业+支部”党建联盟,协同推进商会党建与民企党建共同发展、相互促进,在所属商会不断扩大“两个覆盖”。总结推广昆明商会党建“12345”工作法,推进党组织规范化建设,不断提升所属商会党建工作水平。
●实施惠企护航工程
今后,将通过提升民营经济代表人士素质、推动政策落地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创新创造等工作,实施惠企护航工程,推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具体来说,建立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合作机制,每年举办昆明民营企业家高校研修班,组织开展民营企业家东部行,为民营企业家提高综合素质、提升经营管理能力搭建更多平台。实施微型企业、成长型中小企业、民营小巨人企业培育工程,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促进民营经济发展,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在东南亚成立商协会,组织引导民营企业家主动融入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抢抓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签署的机遇,推动与周边国家工商社团的交流合作和贸易往来。
●实施建言赋能工程
实施建言赋能工程,着力提升参政议政工作效能,包括落实参政议政基础、增强履职尽责合力、推动政策供给与政策需求有效对接等措施。围绕“十四五”规划目标,着力推动全市产业发展、招商引资、优化营商环境、民企科技创新等工作。积极参与和推动惠企政策的制定和完善,开展政策执行情况评估,反馈情况,提出建议,持续放大企业发展的政策激励要素。充分发挥民营经济代表人士的作用,引导他们切实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责。充分利用行业商(协)会优势,及时有效反映涉及行业共同利益的意见建议,拓展参政议政领域,提高建言资政实效,为促进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实施光彩共富工程
将通过接续推动乡村振兴、切实弘扬光彩精神、积极推进共同富裕,加快推进光彩共富工程,引导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在接续推动乡村振兴方面,将巩固“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成果,接续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通过“产业助发展、就业促增收、消费促融合、规划促宜居、文化促新风、公益促和谐、共建促振兴”等主要形式,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在共同富裕方面,将紧扣全市产业培育、项目建设和当好全省排头兵的发展大局,努力在共创幸福美好家园中彰显新时代民营企业家的担当作为。
●实施商会创优工程
以实施商会创优工程为抓手,以推动商会组织建设、推动所属商会深化改革、提高商会服务能力等为主要措施,着力打造中国特色一流商会。具体来说,将联合民政部门大力发展行业商会,注重在新产业、新业态中培育和发展商会组织。以乡贤为纽带,重点在经济发达地区建立外埠商会,探索建立境外商会。推动所属商会深化改革。加强“四好”商会建设,优化规范一批效能不高、职能不清的商会,联合市民政局依法注销一批活动停滞、名存实亡的商会,持续推动商会规范治理。
●实施强基固本工程
持续实施强基固本工程,着力加强工商联自身建设,包括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持续推进“五好”县级工商联建设、切实加强机关建设等。充分发挥工商联党组的领导作用,以“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大力推进作风革命,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大力推行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在工作作风、工作效能上实现大转变、大提升,全面提升机关干部服务“两个健康”的能力。以新一届执委会建设为中心,继续做好提炼宣传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引领企业家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努力成为新时代构建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起航正当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市工商联将紧紧围绕当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排头兵、打好经济工作翻身仗这一艰巨任务,团结带领广大民营经济人士,锐意进取,为中国春城、历史文化名城、国际大健康名城、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贡献工商联力量。首席记者廖兴阳 通讯员朱家寿报道